學校自入選“雙高計劃”高水平學校建設單位以來,持續深化改革,推進產教融合,事業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今日,北京日報以《助推“雙碳”目標實現 保障首都智慧城市運行——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產教融合譜新篇》為題,專版報道我校“雙高”、“特高”建設的典型經驗和特色做法。報道指出,學校把碳中和人才培養與實現“雙碳”目標以及首都智慧城市建設運行等緊密結合起來,在校企合作方面開展專業改革與課程建設的深層合作,并形成長效機制,大力推動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提出自己的教育供給側改革。報道聚焦我校中法能效管理應用人才培養和研究中心,詳細介紹了我校系統改革多元創新發展,為國際產教融合立范,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升級,對標新要求提供動力。現將全文轉載如下:
助推“雙碳”目標實現 保障首都智慧城市運行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產教融合譜新篇
近年來,為推動實現“雙碳”目標,我國陸續發布重點領域和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及一系列支撐保障措施。實現“雙碳”目標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社會經濟系統性變革,不僅帶來了科技革命、產業變革、構建綠色低碳經濟體系的機遇,也帶來了發展模式轉變、產業結構轉型、技術創新升級等多重挑戰。

對標“雙碳”目標 學校提出供給側改革
能源行業作為實現我國“雙碳”目標的重點行業,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能源行業推進數字化、智能化升級也被提到日程。這不僅對相關企業在技術、設備等硬件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新要求,讓相關企業對具備數字化技術的新型復合型人才需求也進一步提高。
人才是第一資源。只有涵養人才蓄水池,才能幫助相關企業完成發展模式轉變、產業結構轉型、技術創新升級,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為此,作為首都發展培育應用人才、打造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高地,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一方面將碳中和人才培養與實現“雙碳”目標以及首都智慧城市建設運行等緊密結合起來,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方面開展專業改革與課程建設的深層合作,并形成長效機制,大力推動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提出自己的教育供給側改革。
系統改革多元創新發展 為國際產教融合立范
為此,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圍繞首都智慧城市建設運行,助推碳達峰與碳中和的“雙碳”目標,推進產教融合、城教融合、校企融合,與法國國際教育研究中心、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合作、北京市電氣安全技術研究所,“政企校研”四位一體共建了中法能效管理應用人才培養和研究中心,推動職業教育深度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高質量國際交流與合作,面向能效管理應用行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需求,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推動行業升級發展。
據悉,該中心秉承賦能產業提升和城市發展理念,不僅創設“四輪雙推動”國際產教融合模式,創新“雙元育人、五面融通、分層培養”人才培養模式,還構建專業“遞進式能力提升”模塊化課程體系,改革課程建設實現了“三有”課堂。并依托產學研用一體化公共服務平臺深入開展先進產品研發、傳統設備改造、實訓設備開發和教學案例轉化等。
其中,“四輪雙推動”國際產教融合模式,聚焦智慧能效管理應用領域,納入施耐德生態鏈研發制造集成企業,智慧能效管理應用企業和智慧能效科研院所等多方主體,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平臺,實現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同時,通過構建“資源集聚平臺”等產教科融合機制,“社會服務收益反哺”等平臺運行機制,實現平臺多主體“標準共訂、人才共育、技術共研、服務共拓”,推進專業和產業雙升級。還提高了職業教育服務城市運行保障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為職業教育在促進智慧城市能效管理應用行業的發展上樹立了全國典范。
“雙元育人、五面融通、分類培養”人才培養模式指的是,圍繞智慧城市運行,學校與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合作進行校企工學交替聯合培養,校企雙方各施所長,全方位合作共同育人,挖掘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精髓,秉承培養“懂技術、精技能、善創新、德技雙修”的現代工匠主線,“雙主體”育人,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同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融入施耐德企業文化內涵,進一步凝練形成核心辦學理念和文化體系,實現全方位文化育人。
為了構建專業“遞進式能力提升”模塊化課程體系,學校一方面緊貼行業發展,服務首都城市建設運維需求,圍繞電氣能效管理領域裝調檢驗、系統集成和運營維護3類崗位,融合行業企業轉型升級改造對于人才的需求,將施耐德電氣在能效管理應用技術方面積累的專業知識體系和實踐應用經驗與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多年的教學建設成果相結合,校企共建“2+1”人才培養課程體系——2年“專業發展基礎+能效應用技術”+1年“工程實踐教學”,企業在教學與實訓中所承擔的比例逐年增加,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專業課程、更真實的工程實訓項目和更豐富的企業實踐機會。
另一方面,學校借鑒CBE(能力為基礎的教育)、MES(模塊式技能培訓)等教學理念,選聘平臺企業優秀技術專家,與學校教師共組模塊化教學團隊,實現知識、技術、技能互補。教學與產學研銜接,納入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等產業先進元素,由真實工程案例抽象出模塊化教學項目,構建相對獨立、精密銜接、共成體系的課程模塊化項目體系。團隊教師精細化分工,承擔不同模塊教學任務實施,并開展教學方法、手段改革,實現“有趣、有用、有效”的“三有”課堂。
在教師團隊建設方面,該中心構建了“專業教師+企業技術人員+法國職教專家”的國際化專業教學團隊,法國國際教育研究中心選派常駐職教專家,并陸續選派企業技術專家和法國梅蘭日蘭等高職學校教育專家赴學校進行短期交流合作。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支持中心教師赴法國進行學術交流和職業培訓,同時支持國外優秀專家赴學校開展師資培訓,提升教師職業能力和國際化水平。
此外,中法能效管理應用人才培養和研究中心多主體共建產學研用協同平臺的新模式,為職業院校各專業如何保障產教融合深入開展提供良好的思路與借鑒。中心開發的專業課程、教學資源與案例,師資培訓項目,有效地應用于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推進專業升級和數字化改造。
不僅如此,該中心開發的國際證書、“一帶一路”職業標準、技術技能培訓項目,取得的各項科研成果和成果轉化項目,將有效地改善行業企業人力資源結構,推進產業升級改造提質發展。
目前,中法能效管理應用人才培養和研究中心所依托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群入選國家特色高水平專業建設計劃,工程師學院入選北京市特色高水平工程師學院建設項目,該中心入選國家中法工業合作示范項目、教育部綠色低碳產教融合項目。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升級 對標新要求提供動力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辦學的基本模式,也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在2022年5月1日施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被寫入了總則。該法第九條第二款還提出“國家發揮企業的重要辦學主體作用,推動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鼓勵企業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
不僅如此,前不久,教育部還印發了《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簡稱:《方案》)。在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方面,《方案》鼓勵校企合作聯合培養。支持相關高校與國內能源、交通和建筑等行業的大中型和專精特新企業深化產學合作,針對企業人才需求,聯合制定培養方案,探索各具特色本專科生、研究生和非學歷教育等不同層次人才培養模式。
深化產教融合需要實現產業和教育“耦合”,找到校企的共同興趣點,而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就是促進雙方互融互通的“耦合劑”。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企業長遠戰略目標的實現離不開一支將來堪當大任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隊伍,這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是一致的。
因此,未來,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將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深度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高質量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城市運行管理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為北京智慧城市建設和低碳轉型提供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