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 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學院 全國最具影響力 最具實力的高職院校之一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校新聞

學校新聞

北京日報專版報道我校助力首都城市建設 培養“一帶一路”人才 打造國際化辦學之路

免费影视资源免费播放入口免费 ,在线加勒比_BD韩语免费观看

  8月10日,北京日報專版刊登題為《實施專業升級改造 精準對接首都功能——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助力首都城市建設》、《肩負“一帶一路”人才培養使命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路上》專題報道。


  報道指出: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實施專業升級改造,精準對接首都功能,助力首都城市建設。學校明確專業定位,確立專業建設目標,深化專業結構調整,形成動態優化機制,緊緊圍繞北京“四個中心”建設,以首都城市建設、管理與服務為主線,重點面向智能設備運行與維護、地理信息資源建設、電子信息技術及應用、現代高端服務業等領域開展專業結構調整優化,使學校專業結構更加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更加適應未來產業需求、更加滿足社會及學生成長需要,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服務。
  而在《肩負“一帶一路”人才培養使命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路上》文中則以我校“走出去”培養“一帶一路”建設者,“引進來” 打造國際化辦學之路為主題,記錄我校青年教師謝麗杲、王俊、程韋、劉建、桂維振、曾錦翔在贊比亞為當地員工提供技術技能培訓、籌建中贊職業技術學院北工院分院做出艱苦探索,以及我校分批為有色海外員工提供技能培訓,量身定制課程,為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的標準建設作出努力。報道指出,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被確定為北京市“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學校也以此為契機,開創了一條以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為導向,以職業院校配合企業走出去為載體,將“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國際化辦學之路。
  現將全文轉載如下:

實施專業升級改造 精準對接首都功能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助力首都城市建設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到北京而言,職業教育擔負著為首都轉變增長方式培養高端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對于提升北京城市治理水平和服務品質、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構建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專業建設無疑是高職學校內涵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高職學校建設和發展的立足點。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密契合首都“四個中心”戰略定位,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基礎及傳統優勢,強化專業建設的龍頭地位,引領學校深化職業教育綜合改革,制定專業提升三年規劃,為提升北京城市治理水平和服務品質、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構建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撐。?

  明確學校專業定位  確立專業建設目標

   作為全國首都,北京提出了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2017年,伴隨《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的實施,北京提出要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促進金融、科技、文化創意、信息、商務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和高端發展。按照此要求,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投身“四個中心”建設,不斷創新發展理念,明確辦學方向定位,提升服務能力水平,為“四個中心”建設提供人才支撐、智力服務、資源共享。

  2018年5月,《北京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發布,提出重點建設10所左右特色鮮明、世界一流的職業院校。這一計劃的實施進一步幫助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明確了專業建設目標。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王偉告訴記者:“我們學校的專業建設定位必須緊緊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全面體現高端、精品、信息化、國際化。首先是首都需要,要服務高精尖的產業升級轉型,服務首都的城市發展需要,而且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中來審視,不搞服務一般制造業的專業。另一個要求就是強,必須強而又強,有所為、有所不為,建設在全國有明顯優勢和特色的專業或者專業群。”

  深化專業結構調整  形成動態優化機制

   職業教育必須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2017年,北京的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服務化、高端化特征更加明顯,三次產業結構已經由2010年的0.9∶24∶75.1調整為2016年的0.5:19.2:80.3,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新經濟的比重達到69.4%,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3824.3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占新經濟的比重為47%,凸顯北京服務型經濟顯著特征。因此,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調整專業布局的時候,力爭專業布局與區域經濟結構具有較高契合度。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劉蘭明告訴記者,學校進一步凝聚專業發展方向,根據學校現有專業優勢、未來優先發展專業要求、知名企業對高端技術技能人才需求及北京高職專業分布及競爭態勢,進一步壓縮招生專業數量,加強專業整合,及時引導重點專業輻射帶動相關專業發展,以進一步形成合力,形成新的專業增長點,凸顯專業整體優勢,提高專業關聯水平和整體實力,提高專業競爭力,最終形成特色鮮明的專業集群;同時針對有一定專業發展基礎,未來具有良好就業前景的專業作為骨干專業予以強化扶持,進一步加大師資隊伍、實訓條件等專業內涵建設力度,努力突破制約發展的瓶頸障礙,將這些專業建設成為支撐學院發展的骨干專業;此外,瞄準戰略轉型和未來發展,培育新興專業及專業方向,以滿足北京市未來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對高端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

   這兩年,學校下決心調整或撤銷了與北京新的功能定位和產業結構發展不太緊密的相關專業,并新增12個集中在智能設備運行與維護、地理信息資源建設、電子信息技術與應用、現代高端服務業等直接服務于北京城市建設和支撐首都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的專業(方向)。例如為高端制造、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高端技術技能人才支撐和技術服務,新增了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技術、無人機應用技術、信息安全與管理等專業;為更好實現首都功能、國際都市服務,新增了安全服務與管理、工程安全評價與監理、建設項目信息化管理、空中乘務等專業。

  學校積極追蹤區域產業發展和行業需求,開展全方位、深層次、重實效的校企合作,創建了“學校 科技園區”、“專業 大型企業”、“專業 龍頭企業 企業聯盟”的校企合作模式,并先后與北京航天科技集團、正大集團、北京鐵路局、京港地鐵、北京燃氣集團、北京自來水集團、北京菜籃子集團、北京廣利核公司,海南航空、北京飛機維修公司等高端企業,惠及民生和行業引領者進行訂單式培養。訂單培養專業幾乎涵蓋了學校所有招生專業。近幾年來,畢業生就業率達98%以上,就業質量穩居北京市同類院校前列。

  2016年6月16日,學校牽頭組建了北京城市建設與管理職教集團,圍繞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京津冀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構筑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服務平臺。職教集團設置城市建筑與測繪、城市機電工程、城市信息技術、城市商貿服務、城市安全管理五個專業委員會,共有100多家企業加盟,職教集團成員單位之間深度融合發展。

  伴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的深入,學校與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充分發揮雙方辦學優勢和專業建設經驗,促進雙方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共同開展冰雪教育、新能源專業建設。從2017年開始,兩校合作招生,開設機電一體化(冬奧場館設備與管理)專業,計劃40人,學制為1 1 1。兩校教師還共建團隊聯合立項“新能源發電技術研究與開發”課題。

  據劉蘭明介紹,學校還建立了專業動態調整機制,瞄準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發展方向,融入新技術、利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升級傳統專業,加強新興專業培育,增強發展活力與后勁。“我們根據北京市‘四個中心’戰略定位和北京市鼓勵及限制產業發展目錄,建立專業設置的信息平臺,強化對重點企業、行業、產業人才需求情況進行統計、監測和分析,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形勢、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結構及不同專業招生就業情況,實行專業分類管理,不斷強化專業預警。進一步加強專業與產業契合度調研,明確培養目標定位,形成國家、北京市、學校三級專業建設梯隊,構建以產業發展為導向、與招生就業情況、專業建設水平聯動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實現專業動態調整。”

  專業升級改造之后成果顯著,學校在各類大賽中紛紛獲獎。在2012年—2017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獎85項,其中一等獎32項;在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獎16項,其中一等獎4項;在2012年—2017年全國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大賽中獲獎36項,其中一等獎27項,均名列全國高職院校前列。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緊緊圍繞北京“四個中心”建設,以首都城市建設、管理與服務為主線,重點面向智能設備運行與維護、地理信息資源建設、電子信息技術及應用、現代高端服務業等領域開展專業結構調整優化,使學校專業結構更加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更加適應未來產業需求、更加滿足社會及學生成長需要,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服務。


肩負“一帶一路”人才培養使命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路上

  近年來,中國產能和裝備制造企業“走出去”及沿線國家重大項目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然而,中國企業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時仍面臨人才短缺的難題。一些發展中國家沒有成熟的產業和完善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筑行業、交通運輸業多呈“人才洼地”狀態,而中國企業需要大量一線技術工人,這就急需中國職業教育“走出去”,在當地培養既懂中國技術和設備標準,又懂漢語和中國企業管理文化的技能型工人與海外項目管理、運營、維護的全鏈條人才,幫助企業降低人力成本、獲得本地化社會背景、促進民心相通。

  2015年12月,教育部批準在有色金屬行業依托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有色集團”)開展我國第一個職業教育“走出去”試點,探索與中國企業和產品“走出去”相匹配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提升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和職業教育國際影響力,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便是首批8所試點院校之一。

  “走出去” 培養“一帶一路”建設者

   2017年7月25日,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4位老師謝麗杲、王俊、程韋、劉建與其他8所兄弟職業院校共19位老師從北京出發,經過長達二十多個小時的飛行抵達贊比亞第三大城市恩多拉。然而風景如畫的非洲大陸,吸引不住匆匆行路的腳步。一行人顧不上舟車勞頓,又換乘巴士才到達此行的目的地,中贊經貿合作區所在地——基特韋。

  19名老師根據專業特長分成焊接組、電機維修組、濃密機組,分別服務于有色集團在贊的三家企業。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四名老師主要負責對謙比希銅冶煉有限公司的贊方員工開展電機維修項目培訓。

  為了有針對性地制定培訓方案,培訓組在正式開課前多次深入企業開展實地調研,與企業人員進行溝通交流,實地考察設備運行環境,充分了解企業生產實際、參訓員工基本情況,以及急需解決的重點問題。由于該項目培訓主要面向贊方員工,要求所有培訓內容和過程采用英文授課方式,這對培訓教師來說是一種新的考驗。謝麗杲告訴記者,為了講好“第一課”,老師們都仿佛回到了剛剛入職時的狀態,互相進行試講,然后再針對問題完善培訓方案,確保授課內容和知識點清晰易懂,準確有效。

  同時為了保證學員的積極性,老師們通過項目化教學法由淺入深、由點及面講解,并引入3D仿真動畫、微課等信息化教學手段,幫助學員理解知識點。生動的課堂讓贊方員工大開眼界,每次培訓結束都爭著搶著跟老師拷貝課件。

  很快,培訓班便受到了當地雇員的好評,隨著當地雇員口口相傳,希望接受培訓的人數不斷增加,受訓員工從最初由企業選定的幾十名到目前的選定加自愿共一百多名。經過培訓后,企業的領導表示,受訓學員工作技能有了明顯改善,生產中一些問題出現頻率逐步降低。

  由于2018年2月就要回國,老師們一直在想如何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多做貢獻,因此可謂分秒必爭。在培訓的同時,其他環節也同步啟動,多邊聯動,齊頭推進。老師們一起組裝了實訓室,教學效果也有了保障。同時還編寫了工業漢語100句,后來增加到300句。此外,應當地中方企業的請求,針對已鋪設完成管網巡線及周邊環境勘察需求,北工院的老師發揮專業特長,利用小型無人機協助企業對施工線路和征地區域進行無人機航拍測繪。

   短短幾個月,北工院的老師與當地員工結下了深厚友誼。王俊老師還被當地員工親切地稱呼為“you are a good word”,翻譯成中文就是“話癆”的意思。2018年2月回國后,謝麗杲僅僅休整了兩個月便再次踏上赴贊之路。這次,他與桂維振、曾錦翔兩位老師一同為中國有色金屬集團在贊比亞的企業員工提供技術技能培訓,同時還要籌建中贊職業技術學院北工院分院——自動化與信息技術分院。

  中贊職業技術學院北工院分院——自動化與信息技術分院,以當地盧安夏技工學校為基礎,通過學校與有色金屬集團緊密合作,主要面向在贊比亞當地中資企業員工和贊比亞社會開展職業培訓與學歷教育。2019年1月將在贊比亞正式招收專科生。首期招生規模為200人左右,遠期招生規模或達3000人,屆時將成為贊比亞當地最大的學校之一。該院主要是培訓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化、對中國有感情的中資企業的技術工匠,為我國在贊比亞企業的經營發展、中贊產能合作、中國裝備更好地走進贊比亞提供本土化人才保障。目前,學校正組織校內優秀師資力量協同打造海外辦學標準,積極開發海外人才培養方案,以專業建設為抓手,推動我國技術裝備標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職業崗位標準、教學標準相銜接,互相融通,培養懂管理、會技術、能操作的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學校將用三年時間重點建設機電一體化、工程測量技術、信息技術等專業,共計36門英文授課的課程。

  “引進來” 打造國際化辦學之路

   在“走出去”的同時,學校也積極“引進來”。從2017年開始,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計劃分三年培訓150名有色金屬集團海外員工。

   2017年12月18日,首批20名有色金屬集團贊比亞員工率先抵達北京,開始了為期21天的培訓。2018年4月,學校又成功培訓了10名蒙古員工,同年5月培訓了11名緬甸學員,預計到2018年末繼續培訓60名有色海外員工。

  學員在華培訓期間,學校沒有采取固定專業授課,而是針對企業需求,結合學員興趣,量身定制課程。學校培訓負責人告訴記者:“贊比亞學員對CAD制圖特別感興趣,企業也缺少CAD制圖人員,我們就為他們安排了學校最好的老師講授CAD制圖;緬甸學員平時工作用不到CAD制圖,他們在電氣自動化方面有迫切需求,因此我們刪除CAD課程,增加了電氣自動化課程以滿足緬甸學員的需要。”除專業課外,還有管理課程、文化體驗類課程。

  學校作為職業院校中的國家示范性院校,不僅具備扎實的教學能力,又擁有大量先進的實訓設備。學校將職業教育的優勢與有色海外員工的培訓有機結合,為海外有色員工提供了技術學習的便利。老師理論課講授完,馬上可以進入到實操階段,取得的效果也令學員滿意。

 一位緬甸學員表示:“實際操作給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通過老師手把手的教,操作技巧很容易地收入囊中。”學校先進的實訓設備給贊比亞學員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感嘆到:“在贊比亞工廠通常是很多人用一臺機器學習,而這里的培訓設備可以滿足很多人同時學習的需求,并且數控機床是我們平時接觸不到的。”

   1月4日上午,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有色海外員工培訓結業典禮在學校圖書館隆重舉行。在結業典禮上,學員代表Betharly告訴記者:“通過數控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培訓使我控制和管理團隊越來越有效率,我的組員,電氣/車鉗組和焊接組也獲得了更多的知識以提高他們的技能。感謝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感謝所有課程的專業導師,感謝公寓管理人員的悉心照顧,對中國的美好記憶將會永遠留在我心中。”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周燕表示,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將會以這次培訓為新的起點,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服務企業走出去,促進“一帶一路”國家民心相通方面繼續努力,用好北京市“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這一平臺,為接收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才來華培訓和接受學歷教育打下堅實基礎,在職業院校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副總經理陶星虎也給予本次培訓極大的肯定。“此次培訓內容不僅有理論知識,還有實地考察,課程經過北工院精心安排,還有專業的翻譯,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實效性。通過二十多天的學習和參觀,各位學員進一步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增進了海外員工對中國文化、中國技術、中國標準和中國有色集團的了解與認識,提升了海外優秀員工的能力水平。”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王偉則表示:“在服務企業走出去中,高等職業院校有獨特的優勢,我們在服務和貢獻中鍛煉了教師隊伍,開闊了師生的國際視眼,拓展了學校的發展空間。”

   2017年,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被確定為北京市“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學校也以此為契機,開創了一條以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為導向,以職業院校配合企業走出去為載體,將“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國際化辦學之路。2019年,學校即將啟動接收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中資企業本土員工及子女來校留學生學歷教育。

   王偉告訴記者:"我們學校與有色行業合作走出去,產教深度融合,需求直接對接,優勢互補,是職業教育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探索,我們將通過培訓企業的海外員工和在贊比亞舉辦中贊職業技術學院建立教學標準和質量體系,為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的標準建設作出努力!"

  原文鏈接:http://bjrb.bjd.com.cn/html/2018-08/10/content_271486.htm